宋史通鉴:看不惯组织的不良现象,要不要开炮,该如何开炮!

2020-9-5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宋史》第312卷 韩琦传

【原文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日:“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  

【译文】韩琦历经开封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任命为右司谏。当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省立议阐明的政事很少,韩琦接连分条陈述他们的过失,四个人同一天罢免。又请求停止皇帝直接任官,抑制侥幸求名利之人。凡是政事有不便利的,不曾不说,常常把阐明得失、端正法纪、亲近忠直、远离邪佞作为急务,前后七十多次上疏。王曾做宰相,对他说:“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像您这样讲话,可是说是深切而不迂阔了。”王曾声望正高,所赞许的人很少,韩琦听到他的话,更加自信。

【解析】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愣头青,对于组织里的不良现象,往往充当急先锋,但是很快这样的人,就会撞的头破血流,从而黯然离场。权谋家无不警示,职场要学会韬晦,但是韩琦的谏言非但没有受到伤害,反而被宰相认可,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1、无形中成内斗的工具

组织的斗争无时不刻不在,表面上是韩琦“片纸落去四宰执”,一封举报信,就打下了四个高官,其实稍微知道点政治的人,都清楚,组织内的斗争,岂能是只言片语所能打赢?这都是高层之间的政治搏杀,长期较量的结果。因为高层政治变换太剧烈,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谁都要为自己日后留下一线。胜利者捞取的是政治利益,而不是所谓的赢家虚名。政治斗争的高手都是在幕后操纵,利用韩琦的举报信,顺水推舟,吸引了失败者的仇恨。赢家隐居幕后,不被任何人攻击!

2、展示领导的政治胸怀

宋仁宗在宋朝是一代明君,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清官,包公就是他的臣子。所以,韩琦的出现,其实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如王曾宰相说的,其他人,“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大家其实都不想去做政治冒险,弄不好就成了斗争的炮灰。而韩琦的举动只是恰好无形中成了政治斗争胜利者的工具。而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都立即夸赞韩琦,借助了他的名气,展示了组织的和个人的政治胸怀,让他变成了展示政治清明的花瓶!

3、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
如果我们继续深挖呢,为什么韩琦就能通过这样小概率的事件,成功的获取了政治威望呢?这背后在历史上通常三种可能:首先,有背景。上级和年轻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通过这样的事件,一场双簧的表演,捞取了政治资本。其次,有能力。一个有前途有才华的年轻人,让他成为职场的鲶鱼,激活组织的活力,一改死气沉沉的局面,让领导听到更多的不同声音。最后,有运气。双方斗争,到了关键的时候,赌一把,恰好,成为了压垮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瞎猫抓了死老鼠,走了狗屎运。

韩琦这样的直接挑战高层的举动,是不是值得我们借鉴呢,这种小概率事件,有着严格的条件。因为敢于向组织开炮的人,首先要扪心自问,是不是符合条件。第一,有后台支持,自己有人撑腰。出问题,有人兜着。第二,摸清领导喜好。领导喜欢这样直言敢说脾气性格的人,就要展示自己的嫉恶如仇,投其所好。第三,就是熟悉斗争的规律,敢于投机到最强的一方。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之一,作为年轻人,就该冒险赌一把。但是如果只是看不惯,那还是先洗洗睡吧!

标签: 政治资本 组织开炮 斗争规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