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解析:选边站队,必须熟悉这三大理由!

2019-10-12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63卷 汉纪55

【原文】袁绍遣人招张绣,并与贾诩书结好。绣欲许之,诩于绣坐上显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冬,十一月,绣率众降曹操,操执绣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

【译文】袁绍派使者去拉拢张绣,并给张绣的谋士贾诩写信,表示愿与贾诩结交。张绣打算答应袁绍。贾诩在张绣招待袁绍使者时,高声对使者说:“请回去为我们谢谢袁绍的好意,他与兄弟袁术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的英雄豪杰吗!”张绣又惊又怕,说:“怎么至于这样!”他悄悄地对贾诩说:“像现在这样,咱们应当依靠谁?”贾诩说:“不如依靠曹操。”张绣说:“袁绍势力雄厚,曹操势单力孤,而且我们以前又与曹操结过怨仇,怎么归附他呢?”贾诩说:“正因为如此,才应当归附曹操。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名正言顺,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一条理由。袁绍强盛,我们以不多的人马去投靠他,必定不会受到重视;而曹操势单力薄,得到我们必然十分高兴,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二条理由。抱有称霸天下大志的人,一定会抛弃私怨,以向四表明他的恩德,这是应该归附的第三条理由。希望将军不要疑虑。”冬季,十一月,张绣率部投降曹操。曹操握着张绣的手,与他一起欢宴,为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为妻。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上表推荐贾诩担任执金吾,封都亭侯。

【解析】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北方的两大巨头,袁绍和曹操终将一战,作为小弟的张绣如何选边站队,可以说决定这自己未来的命运,一边是强大的袁绍,一边是和自己有仇的曹操,最终在其谋士贾诩的指导下,选择了曹操,相当于选择了胜利,贾诩为张绣选择站队的智慧,可以说对我们在职场选择站队一样有指导性意义。

1、政治合法性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贾诩给出的第一个理由,这个其实就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不管曹操是不是权臣奸相,表面上发号施令的还是汉献帝,这比起袁绍就更有更强的政治动员能力,能够借助400年汉朝积累的威望为己所用。所以,在选择站队的时候,表面是选择实力,其实是选择人心,看看那个领导能够获取更多的民心支持。这才是最为核心的。谁拥有最为广泛的人心基础,谁赢面更大!

2、自身重要性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这就话深刻的指出了自己的实力在对方阵营的比重,自己的实力是不变的,如果换取的比重越大,自然就越是受到重视。和强者合作,那叫做被吞并和吸收,而和弱者相当于联合,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事后也的确都封了大官,张绣为扬武将军,而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合作中自己的比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3、主公霸王志

张绣杀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贴身侍卫典韦也为掩护曹操撤退而死,这样的血海深仇,张绣着实不敢选择曹操,但是贾诩说“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三国混战刚刚开始,袁绍大兵压境,如果曹操就计较私人恩怨,岂不是自断臂膀?所以这个用人之际,任何人都不会计较私人恩怨,选择主公一定要选择有大志向的人,只有这样理智的人,才能走的更远。

这三点可以说是我们选择站队的基本原则,不能只看表面的强大,要看对方的民心基础,领导志向,以及自身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概率的选择胜利和成功,小队伍,小人物,自己很难独立成功,所以这种选择依附谁的智慧,就成为成功的基本素质!

【附记】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认为是倒果为因,曹操赢了才会如此分析,其实不是,作为员工其实只考虑老板给的好处多少,至于老板是不是创业失败对自己并不重要。只要他现在给钱多,管他是不是未来做成大公司呢,从博弈论角度而言,张绣选择曹操,赢了,属于雪中送炭,高额回报,即使输了,投降给袁绍还是能够继续做官,而如果投降给袁绍,赢了,收益不大,输了,曹操更加不会原谅这个昔日仇家了。所以,怎么选张绣这都是最合适的。至于贾诩是不是有私人目的,借助张绣,作为自己的资本换取个人好处,这个有绝对是有的,但是和选择领导的智慧关系不大。最后就是,有人说张绣后来还是死了,被曹丕逼死,这个不见于《三国志》只出现在裴松之的注释中。不过后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投降给袁绍,死在内斗中也是很有可能的。在一个曹丕也是政治家,三国没有统一,直接送张绣去前线就行了,何必现实狭小胸怀,逼死人呢,成本和收益不合理啊,所以,我还是相信正史记载,张绣死去征乌桓的路上的。

标签: 政治合法性 霸王志向 自身比重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