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职场故事:领导问你对同事的看法时候,千万不能直抒胸臆!

2019-10-2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245卷 唐纪61

【原文】丁丑,以太仆卿郑注为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注好服鹿裘,以隐沦自处,上以师友待之。注之初得幸,上尝问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珏曰:“卿知有郑注乎?亦尝与之言乎?”对曰:“臣岂特知其姓名,兼深知其为人。其人奸邪,陛下宠之,恐无益圣德。臣忝在近密,安敢与此人交通!”戊寅,贬珏江州刺史。再贬沈柳州司户。

【译文】丁丑(初四),唐文宗任命太仆寺卿郑注为工部尚书,充任翰林侍讲学士。郑注喜好穿鹿皮缝制的衣服,平日隐居,行踪诡秘,文宗把他作为老师、朋友看待。郑注最初得到文宗信用的时候,一次,文宗问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珏说:“你知道郑注这个人吗?过去曾经和他谈过话吗?”李珏回答说:“我不仅知道他的姓名,而且深知他的为人。郑注是一个奸邪小人,陛下宠信他,恐怕很不适当。我作为陛下的亲信臣僚,怎么敢和这种人交结!”戊寅(初五),文宗贬李珏为江州刺史。再贬沈为柳州司户。

【解析】职场最常见的陷阱问题,就是领导问你对某个人的看法,因为你不清楚上司,到底内心是个什么样的想法,回答错了,直接职场生涯就结束了,回答对了,直接高升。这段通鉴的材料,就很说明这个问题,权谋网详细分析如下:

1、皇帝的意图

皇帝忽然间询问李珏的对郑注的看法,没有任何背景资料下的忽然问话,其实意图可能有这么三个:首先是,想了解这人的真实情况,关于他的一切信息,试图全面了解这个人。其次,领导内心对这个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想看看你是不是和他看法一致。最后,这个最为隐蔽,这不是在问别人,其实是在考察被询问者是不是拉帮结派,是不是忠于自己。

2、李珏的错误

面对皇帝的问题,李珏以为,领导是在了解郑注这个人,于是直抒胸臆,对郑注这个江湖游医表达不满。这段回答中,他犯了三个错误。首先,是没有摸清楚领导意图,领导对郑注是有好感的,他作为近臣却和领导唱反调。其次,直接批评领导。你和郑注关系这么密切,会损害你的德行。最后,拔高自己。我这个人怎么可能和小人交往呢,无形中也压低了皇帝,暗指,谁交往,谁是小人。

3、标准的说法

李珏一句话害了自己。那么他不了解领导意图的情况下该如何回答呢?其实他的回答,稍加改造即可成为标注话术:“我除了必要的工作接触外,对这个人不熟悉,如果领导需要了解他,我接下来私下多观察下,再给你汇报。”这个回答,避免了发表与领导相悖的观点,也避免了可能结党嫌疑,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领导的问话当成工作安排的立即回应。

4、其他的策略

皇帝喜欢郑注,准备提拔重用,一看李珏不支持,于是,直接为郑注提前扫除了障碍,把李珏给贬除了朝廷。所以,任何时候,对领导意图不了解的时候,都要采用上述标准的话术,当然这是下策,还有中策,那就揣摩领导意图之后说,“我不熟悉他,但是领导的眼光不会错,如果需要我接下来配合工作,一定保证完成任务。”上策当然是准确信息下,投其所好“他人很不错,有想法,有能力。”

5、权力的心思

职场领导是不看某个人的人品的,只看这个对领导有用没用。普通人评价别人往往从道德出发,从这个人的人品入手,然后说这个人的能力问题。其实领导从来不在乎这个,领导本身就不是道德模范,职场从来都是从权力安全和个人利益入手的。所以,领导问题的一切核心就是,这个人对领导有什么用,有什么危害,只有从这里入手,才能把握住职场人事问题谈话的大方向。

职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一句话决定人生成败。所以对话术,我们不能不持续的积累。李珏的失败,给我们也敲响了警钟,职场话术的前提是对领导意图的准确把握,而非直言所思。因为这样时候,表面显得耿直,其实对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失去了未来。

标签: 职场话术 权力心思 如何回答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