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职场:任何时候评价领导都是有风险的!

2019-5-15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14卷 晋纪36

【原文南燕王超猜虐日甚,政出权幸,盘于游猎,封孚、韩卓屡谏不听。超尝临轩问孚曰:“联可方前世何主?”对曰:“桀、纣。”超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鞠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得如是!宜还谢。”孚曰:“行年七十,惟求死所耳!”竟不谢。超以其时望,优容之。

【译文南燕国主慕容超的猜忌、暴虐一天比一天厉害,政令完全由受他宠幸的掌权者颁发,自己则沉迷于游牧打猎,封孚、韩多次规劝,他也不听。慕容超曾有一次在金殿之上问封孚道:“朕可以和前代的哪位君主相比?”封孚回答说:“桀、纣。”慕容超既惭愧又气愤,封孚则缓缓地从容走出,神色不改。鞠仲对封孚说:“与天子说话,怎么能够这样呢?你应该回去谢罪。”封孚说:“我现在已经年过七十,只求死得其所罢了!”竟然不去请罪。慕容超因为他在当时声望很高,所以特别地宽容了他。

【解析】对领导的负面评价,造成了“君臣俱失”的局面,封孚虽然获得了耿直的名声,其实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而慕容超尽管展示了胸怀,但是失去了权威尊严。现在权谋网,站在职场权谋的角度来全面分析这件事情:

一、三方心理

1、皇帝心理

皇帝慕容超,面对封孚的不断谏言,不能不正面回应,但是又不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于是当众让其评价自己是什么样的皇帝,目的就是在于当众逼迫封孚低头,毕竟谁都怕龙颜大怒,从而人头落地。但是没想到封孚不低头,后期慕容超又顾忌封孚的威望,而没敢下手杀人。

2、封孚心理

一个忠君爱国,不怕死的形象跃然纸上,真的不怕死?非也,他的内心独白很清楚“行年七十,惟求死所耳!”已经七十岁了,已经一辈子高官厚禄,按照古人的结婚早的实际情况,他的儿子也都五十岁了,什么都不缺。所以,能够让自己的晚年人生更加辉煌,只求青史留名。

3、鞠仲心理

鞠仲是个精通官场之道的人,没有当面站在皇帝角度指责封孚,也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替封孚辩解。而是私下追出来,说服封孚回去道歉。如果封孚回去道歉了,这是自己的功劳,替皇帝挽回颜面,如果封孚没有回去道歉,自己也不得罪封孚,且能够替皇帝做了说服工作。赢得皇帝好感。

二、皇帝手段

1、上策,奖励直言

皇帝面对封孚的言论,因为威望高杀不了,但是自己又失去了面子,这时候,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奖励封孚。“桀纣是不会奖赏骨鲠之臣的。朕特许你直言进谏。”这样展示了皇帝的胸怀,而且,因为后面这句“特许”一人,避免了其他人的效仿。唐太宗只听魏征提意见,其他人对这干的都杀了。

2、中策,直接杀掉

这是个决策平衡的问题,自己的权力威严重要还是个人的名声重要。其实很多时候,做领导的,都必须维护自己的高大上的名声,但是如果必须和权力威严选一个的话,那还是权力威严。直接杀了封孚。为了避免人人自危,这时奖励另外一个进谏的韩卓。让人感觉天威难测。

3、下策,不了了之

但是皇帝慕容超选择了下策,就是对这件事情不了了之。这个后果非常的恶劣。一来,自己当众被人指责是桀纣,丧失了权力尊严,没有台阶可下。二来,对面权力挑衅无计可施,让其他人感觉其无能,最后就是让人感觉到他是惧怕别人的影响,可能鼓励有人效仿。

三、封孚策略

1、上策,说困境

自己作为正直的老臣,给领导提意见,这是本质工作,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皇帝当众询问,让其评价的时候,性质就变了。这就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你没有评价皇帝的权力和义务,而且还有风险。这时候后,封孚唯一能做的就是“臣,惶恐。谏言是臣的工作,评价陛下,非臣能为。”

2、中策,做铺垫

但是很多人都想保持自己的一致性,不想说谎,又搞不清楚自己的指责范围的,这时候,需要对自己的真话做铺垫,“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如果让臣说真话,请先赦臣的不敬之罪。”这样把风险交出去,也是给皇帝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后路。

3、下策,直心言

但是封孚,上策没有选,中策没有选,而是直言说出皇帝就是桀纣的评价。顿然间,场面尴尬,双方失去了缓冲地带。皇帝陷入权力困境,要么让步,要么杀人。其实,做直臣,不是必须直述胸言的。如果讲究策略,双方都能接受。直臣和能臣之间,差的就是策略对目的的包装。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皇帝不应该公然的把问题放到金殿之上来说,如果不能控制可能的结果的时候。不然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通常领导都会在非正式场合,私下沟通不能控制的事情,这样能够有缓和的余地。而作为大臣,一定要把工作和性格做出区分,我提意见是工作,而不是想随意评价领导。明白了这些,职场的道路,都会顺畅很多。

标签: 权力对抗 权力困境 评价领导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