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大权术思维:权谋角度分析《道德经》81章!

2016-11-18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道德经》第81章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通用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解析】读道德经其实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文本细节探究,一种是宏观思维把握。第八十一章最适合用宏观思维的方式来理解老子的绝顶思维方式。因为这是道德经的压轴篇,也是最核心的重头戏。短短的一段,其实体现了最根本的三大思维模式:

1、假象思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三句话,其实就说明了一个意思,就是你看到的都是假象。圣人之道阴,是说自己要掩饰自己。但是我们也要去识别别人的虚伪。假象思维,就是一方面,做事的时候要学会掩盖自己的真实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够被假象所蒙蔽。假象思维,就是要善于利用假象,善于识别假象。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眼睛里的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都被种种假象掩盖。没有人愿意赤裸裸的站在别人面前。

对于很多没有权谋思维的人,赤裸裸的有什么说什么,心理想什么就表达什么,觉得自己很真诚,其实既无城府,又无智慧的表现。

2、先予思维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就是先予思维。老子讲究,先予后取。原因就是人性的趋利避害。每个人都是趋利的,那么我们想驾驭控制他,就需要,给他利,给他利之后,他就会趋。就能够被我们所驾驭。因为你如果是索取的话,别人就会立即避害而远离你。所以,权谋网一直强调,权谋就是反人性,反了自己的人性,你才能顺了别人的人性,你才能够驾驭别人的人性,不能够反人性,你怎么能够成为少数的精英群体呢?如果你反了别人的人性,那么这就是犯罪去向了。

没有权谋思维的人,不是先予思维,而是索取思维,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每天的怨天尤人,期待不劳而获,这样的人只能让别人弃之如敝履。

3、顺从思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害不争的内涵是什么思维呢?这就是非对抗思维。人啊,受到不满都是抗争,第一时间的思维就是对抗,就是要和别人争,就是要不断地侵害别人的利益,觉得想成功就是要损人利己,就要不断斗争。《权谋残卷》有这么一句话“孰谓妇人柔弱?一颦一笑,犹胜百万甲兵。”对抗的话需要百万甲兵,但是顺从的话,一个女人就搞定了。这句话也体现了,顺从的思维的强大,对抗思维的高成本。

没有权谋思维的人,心里略有不满,不是喷就是对抗,思维里,满满的对抗成分。觉得这样的人生才会快意。在职场每天都寻求着如何对抗领导,这样的人,能够走多远?

经过上述权谋网的分析,大家能够看出来,通篇三大思维,其实还是道德经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别人无城府,权谋家要学会掩饰。别人都在索取,权谋家要学会给予。别人都在对抗,权谋家要学会顺从。明白了这三大思维方式,也就明白了,道德经真正的内涵。

标签: 道德经权谋 道德经思维 道德经内涵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