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中的做官智慧:不身传诛——做老大不担恶名!

2016-10-23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 《晏子春秋》第二卷 《内篇谏下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原文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译文齐景公种了一些竹子,命令小吏好好看守它。景公出宫,路过竹林, 那里正有一个砍竹子的人,景公驾车追赶,抓到他便押了起来,准备治罪。晏子进来拜见,说: “君王也听说过我们的先王丁公吗?”景公说: “怎样?”晏子说: “丁公攻打曲城,攻克下来,扣留住那里的财物,迁出了城里的居民。丁公每日亲临巡视,有用车拉着死人出城的,丁公很奇怪,命令小吏去察看,车里有金玉。小吏请求杀死那个人,收回他的金玉。丁公说:‘用武力攻下城邑,又凭借人多夺取钱财,不仁义。况且我听说,作国君的,对百姓应宽厚仁爱,亲自传下杀人的命令。’于是下令放了那个人。”景公说: “好。”晏子退下,景公命令放出砍竹子的犯人。

【权术解析】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会有很大的疑惑。这篇到底在说什么。一个人犯法,不该惩处么?为什么晏子要提供这个建议,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而且齐景公还照着做了。

其实这原理是做领导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在中国,这就是——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老大,不能作恶,即使作恶,也不能脏自己的手。

现在权谋网具体解析如下:

1、做老大,要高大上。

作为一个老大,众人瞩目。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在大众眼里树立自己的良好的社会形象。永远的要展示出宽大,仁慈,对老百姓倍加爱惜。做领导永远要自己唱红脸。才能被下属所爱戴。这样自己也不用树立潜敌。

2、作恶事,会被攻击。

无论你做的是不是正确,只要你自己直接做了恶事,那个被处理的一方,就会怀恨在心,就会被别用有心的人所利用。这无形中,就会在手下里造成分裂。自己做的越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的人就越多,做领导就越不中立。

3、不得已,换人下手。

如果必须对某些人收拾,自己也要换别人按规定来下手就行了。自己不要亲自出面。比如这个例子中,如果看管的人,直接按照规定把人拿下,而不是齐景公自己出手。这个事情,也就结了。但是齐景公自己亲自过问,就不行了。

权谋网从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大家就能高明白了,无论什么组织,做老大,不能让自己承担恶名。权谋手法,要么是推向别人,要么是推向法制,推向别人,会被人窃取惩罚权。这是有后遗症的。而本文。直接放了。其实也是在有问题的,这个维护了领导的形象,但是破坏了威信。只要安排人,按照规定执行就行了。后世韩非子提倡法制,就是这意思。把对“恶”的处理推向,有法可依。受处罚的就不会怨恨别人。领导就能保持中立和高大上。

 

标签: 不身传诛 晏子智慧 晏子权术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