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的中华权谋智慧——削藩策和推恩令

2014-10-6 Q帝 权谋分享

看资治通鉴,读到汉景帝和晁错为了除去地方实力派藩王,而做出的打击政策,直接导致了七王之乱。

尽管最后七王之乱被打击了,但是藩王的隐患并没有消除。直到28年之后,汉武帝和主父偃通过推恩令才巧妙的解决了藩王的问题。

推恩令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又极其巧妙。汉初原本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推恩令则规定诸侯王所有的儿子都有继承权,都可以在原有的王国中分到一份土地。这一政策表面上以“关怀”诸侯王的庶子们、实践“仁孝之道”为幌子,实际上却是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按原有的继承制度,王国代代相传,规模一直不变,始终是朝廷的心腹之患。而推恩令一下,过一代,一个诸侯王国就会一分为几,甚至十几。即使是吴、楚、梁那样拥有几十座城的大国,不过分上一两代,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再也构成不对朝廷的威胁了。推恩令颁布后,诸侯王势力迅速瓦解,很快就“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只能老老实实做顺民了。就这样封藩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我们看看推恩令背后的权谋意义:

首先,推恩令没有损害诸侯王阵营中最大的当权派——现任诸侯王们——的利益,因为推恩令只与他们死后的事情有关。这样就把对手阵营中最强大的一部分中立化了(少数现任诸侯王可能会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庶弟,但这都是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

其次,推恩令争取到了众多诸侯王庶子们的支持,他们原本什么像样的东西都继承不到,现在却有了王侯之位,获得的利益几乎不亚于父王夺到了皇位。朝廷这一下又把诸侯王阵营中人数最多的一部分变成了自己的同盟军。唯一利益遭到损害的是诸侯王的嫡长子们——自己继承权被摊薄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虽然物质财富的数量相对来说少了,其绝对数量还是相当可观,人间富贵并没有被剥夺,而换来的好处是朝廷不再视他们为心腹大患,更有利于长保富贵。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极少数一心想当皇帝的野心家,其他的嫡长子们在这一改革中也不见得就吃了多少亏。

第三,本来是和中央对立的矛盾变成了他们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外在矛盾对内在矛盾的转化,直接让他们损耗在内耗上,这样无力对中央再有什么关注了。

通过对削藩策的政策激发了国内矛盾,而推恩令简单柔和的解决了难题。其中对利益矛盾的分化和转化思想值得我们研究权谋的人深刻的学习。

 


标签: 汉武帝权谋 主父偃谋略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