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解析:权力讲究顺从,但这一件事的对抗却是唯一的例外,让领导舒服!

2024-4-30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78卷 隋纪2

【原文】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译文】晋王杨广率领百官大臣上表,极力坚持请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于是隋文帝命令牛弘制定祭祀天地的礼节仪式,牛弘制定完成,文帝看后说:“这件事非同小可,朕有什么德行能承受呢?只到东方巡视,顺便祭祀一下泰山。”十二月乙未(初五),文帝巡幸东方。

【解析】权力的核心讲究的就是畅通性,不允许任何的忤逆,连怨言都不能有,否则就会被权力所忌恨,一旦时机允许,必须遭到报复。这不是小肚鸡肠,如果权力受到肠梗阻,还不被收拾,会形成示范效应,那么以后大家都自行其是,权力也就被架空了,所以一旦对权力有不顺的苗头,必须冒头就打,而如果集体对抗,更是权力大忌,形同逼宫,无异于政变,这个形式的危害性远大于内容的危害性,权力面对众人的对抗会稍作退让,在分化瓦解后,必然秋后算账。权力对抗的事情总有例外,那就是对权力的利益的维护,领导不但不会怪罪,反而内心十分舒服,我们分析下这个案例:

1、自己的利益不好意思

中国人是羞于谈利的,尤其是自己的利益,很难启齿,一旦自己主动给自己谋取利益,就会让人觉得品德有亏。尤其是作为领导,主动索要自己的利益,会丧失威望,所以,领导利益必须有下面的人主动提出,但是,下面的人一个人提出来,领导必须拒绝,不然有故意找人指使之嫌。没有人不想得到利益,关键是如何没有后遗症的、安全的得到利益,这才是领导所期望的。

2、借助大家的整体意志

隋文帝杨坚,面对陈后主提出的封禅泰山的建议,不可能立即答应,但是帝王封禅就是向上天上表自己的功绩,向全民展示自己的功劳,谁不想做?于是面对皇帝的拒绝,杨广等人率领大臣集体“抗表”坚持必须封禅,这个表面是违背了皇帝的权力意思,其实恰恰是解决了皇帝的道德困境,毕竟自己夸赞自己的个功绩,还是不好意思的,但是大家的意思,领导就不得不顺从民意了。

3、打折遵从中体现品德

领导安排制定封禅的仪式,也就是领导愿意推进这个事情的落实,也就是说答应了封禅的事情,领导答应不答应某事,不在于口头,而在于是不是推进落实。我没说要封禅,我只是想调研一下,牛弘是懂得领导心思的,立即组织了豪华的仪式,其实就是想让领导做下修改,这样能够体现出领导对自己利益的谦虚,如果不给领导谦虚的空间,领导直接同意对自己的利益获取,就没了吃相。

演戏是要演全套的,看看隋文帝心里怎么说:你看看,我不想去封禅,主要不是功劳不够,而是道德允许,是你们逼着我去的,民意不可违,领导要听从民心。我先不说答应不答应,你们先制定下仪式,我看看。属下提交报告后,这么大的花费和规格怎么行,一些从简把,谦虚空间有了。我其实不想去泰山,只是我有工作要去东边巡视,随便去泰山走一趟吧。“逼迫下”完美的权力退让。

标签: 权力顺从 权力谦虚 权力退让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