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权谋:决策的背后比拼的是价值算法!

2023-1-16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84卷 隋纪8

【原文】马邑郡丞三原李靖,素与渊有隙,渊入城,将斩之。靖大呼曰:“公兴义兵,欲平暴乱,乃以私怨杀壮士乎!”世民为之固请,乃舍之。世民因召置幕府。靖少负志气,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每抚之曰:“可与言将帅之略者,独此子耳!”

【译文】马邑郡丞三原人李靖,平素就与李渊有矛盾,李渊入城,要杀掉李靖,李靖大喊道:“您兴义兵,想要平息暴乱,怎么能因为私怨而杀壮士呢?”李世民替他再三求情,李渊才放了李靖。李世民就将他安排在自己的幕府里。李靖从小就有抱负有志气,又有文才武略,他舅舅韩擒虎常常抚摸着他说:“能够和我谈论将帅谋略的人只有这个孩子!”

【解析】是什么决定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或不做一件事?这背后,其实就是一人的价值算法,那就是判断价值的大小。私事大,还是公事大?现在大,还是未来大?局部大,还是整体大?这一段通鉴材料就集中的展示了高层人内心的决策算法:

1、个人恩怨让位给实际利益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本意是考上公务员上岸之后,先换掉自己的男女朋友。这就是个人恩怨让位给实际利益的基本算法。但是很多底层人,却误解了这句话,以为自己“一旦权在手,杀尽负我狗。”成了一旦有能力,就快意恩仇的想法。李渊面对告密自己造反的李靖,恨不得立即杀了他。但是被李靖的能力和作用这些实际价值之后,果断放弃恩怨,不在计较个人感觉。其实高层人和底层人思维的重大分水岭,就是决策的逻辑起点不同,是以个人恩怨的感情或是感觉来决策,还是以权力和资源来决策。举个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借钱,普通人都在纠结个人感情,怕日后不好见面,而高人直接看这个人借钱看成投资,值不值得,有没有回报。只有把利益排序在第一位,才会不断提升社会地位和整体能量。

2、眼前利益让位给未来利益

李靖心有大志,而且自己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灭陈的大将军,从小学习兵法,但是到了近四十岁才混了个中层干部。他发现李渊暗中招兵买马想造反,李靖察觉了告密李渊是个机会,于是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这就是看重告密后的未来利益,不惜伪装为囚徒。而被抓之后,他也把这种算法传递给了李渊“您兴义兵,想要平息暴乱,怎么能因为私怨而杀壮士呢?”这就是告诉李渊,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看重未来我对你的作用,能够帮助你平息暴乱。而李靖此时也看出来未来李渊起兵能够成功,不惜背叛自己原本忠于的隋朝。李靖看重自己的事业的成功,不得不求饶,没有愚忠于隋炀帝,这就是未来利益算法。

3、局部利益让位给整体利益

面对曾经伤害自己父亲的李靖,李世民多次向自己的老爹李渊求情,要求放过李靖。这个看似是给李渊台阶下,或是自己爱才,或是父子上演的收服李靖施恩的双簧,但是这背后其实主要是李世民的整体利益的算法。本卷已经是隋朝最后一卷。唐朝建国已经指日可待,李世民不是太子,未来能够有多大的地位和成就,需要老爹李渊的支持。现在尽管李渊会为了整体利益饶了李靖,但是未来没有了敌人,李渊会不会旧事重提,秋后算账,你李世民是不是施恩收买人心,吸纳反对派是不是图谋不轨,这些事情都是未知数,很大层面李靖这个事情会成为父子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裂痕。但是李世民,依然把父子之间局部的小利益让位给未来自己扩充势力的整体利益,牺牲局部,成就大局。

可能这些决策的原则,很多人早就在学哲学的时候学过,也明白的确该这样做,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主要是,三个原因,首先是价值观,从小被灌输看重利益的都是小人,追求利益的认都不快乐。内心对利益的价值观不认可,所以也就没有利益计算你能力和利益积累,也就只能在底层。其次是远见,不少人说,如果穿越回去,诀要找那个叫马云的英语老师,说啥也要投资他,并且让父母借钱也要买房。为什么呢,因为就是知道未来趋势,趋势就是财富。但是底层,只凭自己的感觉感受预判未来。不知道事情的规律就无法准确预判。不能预判,也就谈不上牺牲眼前利益。最后是,风险。牺牲局部利益,这就是风险。因为这个局部利益当下就会立即给你带来麻烦。难道我这个局部就要为你牺牲?大家多读读这篇文章,决策的本质都在这里了。

标签: 决策逻辑 决策技巧 决策本质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