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权谋:你的好建议,为什么总是被顶都上司废掉?

2022-12-8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90卷 唐纪6

【原文】突厥数为边患,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表请于太原置屯田,以省馈运;议者以为烦扰,不许。静切论不已,敕征静入朝,使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相论难于上前,寂等不能屈,乃从静议,岁收数千斛,上善之,命检校并州大总管。静,抗之子也。十一月,辛巳,秦王世民复请增置屯田于并州之境,从之。

【译文】突厥屡次为祸边境,唐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上表请求在太原设置屯田以省军粮的运输,议政者认为过于麻烦,不批准。窦静不停地极力论说此事,高祖下敕令征窦静入朝,让他与裴寂、萧、封德彝等人在皇上面前辩论此事,裴寂等人无法说服窦静,于是听从了窦静的建议,每年收获数千斛粮食,高祖很赞赏他,命窦静为检校并州大总管。窦静是窦抗的儿子。十一月辛巳(初九),秦王李世民又请求在并州境内增设屯田,高祖批准了他的请求。

【解析】一线的工作岗位,具体接触执行层面的东西,会有很多好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基本上都会自己顶头上司,这些中层干部,给否决掉。为什么这些建议会被直接打入冷宫呢?而基层又如何的把自己的好的建议提出来,成为自己的进阶的机会呢?权谋网通过这段材料给大家分析职场中层肠梗阻的核心原因:

一、中层为什么否决基层好建议

1、功劳归属问题

如果中层把基层的好建议给领导提出来。如果这个事情做成了,是窦静的功劳,中层领导分不到任何的好处。如果失败了,需要担责任,一把手可能直接就会骂,谁传递过来的馊主意,中层会受到连带处罚。基于这样的有过无功的事情,中层领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都不愿意替基层传递消息。

2、派系利益问题

如果不屯田,大家征集粮食,运输粮食,分配粮食,这背后有着漫长的利益链条。但是一旦屯田,这些原有的利益链条就会被切断,中层领导背后的既得利益就可能会被改变,所以,大家表面都不想打破既有的利益分配,而去支持一个利益变动的建议,这样中层领导没好处,谁去得罪既得利益的人?

二、基层如何提出自己的好建议

1、扩大影响,上达天听

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只有自己的好的建议,才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所以只要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一样要不断的像窦静一样,扩大影响,让最高领导听到。不过这背后不是建议本身,而是得罪人。自己被中层领导否决,而不断的坚持,会得罪这群人,尤其是辩论赢了之后,更是会被孤立。

2、坚决执行,成果说话

一个好的建议,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是执行看到成果。如果这个执行没有看到成果,好建议立即会成为重大的错误。所以那些反对派,被否定之后,都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上下其手,从中作梗。让你的事情完不成。你完不成的时候,反对派就会跳出来,打击你,从而印证自己的正确。

三、如何把人才拉入自己的派系

1、支持人才

之前的屯田都是在和平时期,但是和突厥不断的冲突的战争阶段是不是适合屯田?唐高祖李渊支持了窦静的意见。可以说粮食的大丰收之后升了官的窦静,彻底的得罪了裴寂、萧瑀、封德彝等人。因为,印着了这些人的愚蠢。但是李世民要求扩大屯田,其实这是给窦静伸出了橄榄枝。这是对窦静的一个无声的支持,让窦静不再被孤立。这就获得了这样一个人才的好感。

2、暗挖墙脚

其实明白窦静的权力孤立的处境,而果断支持窦静的李世民,这个表面是国家考虑,其实本质就是挖墙脚和离间计。因为窦静是并州大总管府的长史,此时的并州大总管是李元吉。李元吉未来就是玄武门之变被杀的男主角之一。而窦静的长史职位,基本上就相当于李元吉的秘书。李世民这样做,其实会让李元吉猜忌窦静,是不是和李世民私下有勾结,从而排斥窦静。

经过权谋网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来,表面只是一个好的建议,其实这背后是一场场的权力斗争,没有人愿意改变既得利益;也没有人会看着别人成功,而自己一无所获;更不会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支持你。从历史实际后续来看,窦静是真的投入到李世民阵营了,因为李世民上位之后,立即调任窦静为司农卿,册封信都县男。后来,出任夏州都督,镇守边关。李世民一个简单的建议,一箭双雕,即拉拢了人才,又分化了对手,成了最大的赢家。


标签: 离间对手 分化对手 孤立对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