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家教子术:历史的学习核心不是判断对错,而是探讨方案!

2021-5-24 Q帝 权谋分享

每到星期天,我再忙,也要找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一起互动下,于是在电视上,和孩子随便点播了一集《三国演义》看了起来。再熟悉不过的情节,七擒孟获。我的关注点一直都是诸葛亮如何的一步步的征服孟获的,每次都是如何的破解孟获的手段的,这时,儿子却问我,“诸葛亮这样搞了七次,这么大的牺牲,这样的策略应该不是最佳的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一直在战术上研究,没有跳出来对诸葛亮的战略做出思考分析。因为想当然的认为,稳定后方,攻心策略是最好的。听了孩子的这样的质疑,我特别的高兴。我立即对他的这样的思考和好奇心做出表扬,姑且不论对与不对,就这样的思考就必须立即表扬。作为家长,对孩子正确的事情,立即做出鼓励,这本身就是一个正确的引导。

我没有直接给儿子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让他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引导他来思考,如果他是诸葛亮,对孟获该怎么做,对南方的局势又该怎么做,对战后如何避免死活复燃?

于是我说:如果不玩攻心战术,你认为,如何让孟获心服口服啊?

儿子说:爸爸,你给我讲卧薪尝胆成语的时候,不是说过吗,政治上必须斩草除根,不然,一有机会,敌人就会反扑,报复起来更加残酷。吴王夫差放过了越王勾践,并没有得到人心,反而自己被逼自杀。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让孟获心服口服啊,而是直接杀了他。

我说,直接杀了孟获,的确短平快,但是你还要明白,搞政治,杀掉一个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政治的基础是势力,如何搞定这一方势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你杀了孟获,还有张获,李获,王获的出现。孟获只是一个势力的代表而已。你如何解决这个势力问题。

儿子接着说,这个我还没想好,孟获的势力的确不可能全部杀完啊。

我说,今天我要给你讲个新的权谋理论。叫做自相残杀,无暇东顾。大家都把目光局限在,光明的手段上,那就是他们心服口服的和平方案。这是静态的稳定方法。但是还可以有阴暗的方法,杀了孟获之后,把孟获的东西分给他的仇家,扶植另一派,或是几派的势力,让他们之间内斗。他们之间互相斗来斗去,自然就会不会在后方给诸葛亮找事,他们都要诸葛亮来做裁判。这种动态的稳定方法,也是权谋家常用的方法。

儿子说,挑动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阀混战?如果孟获的实力一家独大,其他没有制衡的力量怎么办?

我回答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那就采用扶植傀儡的殖民方法。在这一方势力里立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作为傀儡,建立新的亲蜀政权,以夷制夷。不过,如果三国演义如果这样写,就属于黑化诸葛亮的仁义之师,就不符合主题了。

儿子说,我明白了,要让一个人不找事,要么是他不想找事,要么是他没能力找事。想让他不想找事,就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而没能力找事,几个手段就行了。爸爸,那你说,诸葛亮做的对不对呢?

我说,我们权谋家研究历史,从来都不站在对不对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做的对不对,有外部条件,有内心的价值观和算计,有周围的信息干扰,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价评价也没有用。而是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看看他们是如何入手的,怎么解决的,有什么更好的方案没有。同样的事情,历史上有没有其他同类的案例,可以合并起来借鉴。这才是我们学习案例的意义。我们不是为了一个结论,而是学会思考。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当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能快速的利用既有的结构分析,对比不同的方案,找到当下条件下,最佳的策略。所以,没有对的方案,也没有错的方案,只有,合适不合适的方案;只有,有效或没有效的方案。

之后我有给孩子讲了一些和诸葛亮,有趣的事情,比如馒头的来历,瘴气是什么、少数民族的演变,补充下他的背景知识。其实每次和孩子对话,对于他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从来都不会认为幼稚,而打击他,或是给他一个解决方案而打发他。而是通过不断的诱导他的思考,不断的提示他,让他自己寻找答案,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乐趣。鼓励孩子的好奇,帮助孩子思考,增加他的见闻。不仅仅让他有知识的收获,更是在互动中增进父子感情。

标签: 权谋手段 权谋价值观 权谋家教子术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