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权谋家不做好事,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2019-12-8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236卷 唐纪52

【原文】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与王相依附。

【译文】王叔文诡计多端,自称读过书而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经常趁机向太子讲说民间的疾苦。太子曾经与各位侍读以及王叔文等人谈论到宫市的事情,太子说:“寡人正准备就此事尽力进言。”大家都表示称赞,唯独王叔文不发一言。大家退去后,太子亲自将王叔文留下来,对他说:“刚才只有你不发一言,恐怕是有用意的吧!”王叔文说:“我承蒙太子的钟爱,只要发现问题,怎敢不告诉太子闻知!太子的职份应当是省视进食、问候平安,最好不要谈外间的事情。陛下在位的时间长了,如果怀疑太子收揽人心,太子怎么为自己解释呢!”太子大惊,因而哭泣着说:“若不是先生这一席话,寡人无法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太子对王叔文极为宠爱,而王叔文则与王相互依托。

【背景】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德宗贞元末年,改为由太监直接办理,经常派几百人遍布各热闹街坊,叫作“白望”。他们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的东西,口称“宫市”,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还要货主送到宫内,并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这一弊政对城市商人和近郊农民造成深重苦难。

【解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力所能及的做些好人好事,这是针对最底层的普世价值观,真正的强者价值观,从来不考虑事情本身的好坏,而是考虑自己的利害。权谋家从来不在道德的出发点上思考问题,而是站在利害的基点来思考问题。权谋家认为,道德只是手段的外衣,而非目的。

1、太子的肤浅认知

对于宫市这样的弊政,惹得众怒,太子准备给皇帝提意见,大家纷纷支持。其实,太子的认知太过于肤浅,主要有三点,首先,表面上是宦官掠夺,其实是皇帝是幕后指使。其次,大家都支持,并不是赞同这个行为,只是为了迎合太子,让他开心。最后,就是触动别人的既得利益,却自己没有得到具体的利益。保护的群体也是不特定的大多数,太子准备改革弊政的行为,就成了自己和一群既得利益群体斗争,胜败可想而知。任何时代的改革,都是培养出新兴利益群体夺权而成功的,而非几个政策的宣布。没有人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想做出改变,必须先看新旧势力对比。

2、王叔文权谋计算

王叔文对权力的认知是非常有深度的。他没有直接说,皇帝是幕后黑手,说了,消息传出去,王叔文必死无疑。这种黑幕不能揭露。也没有说,这背后宦官的势力太大了,你一个太子,你搞不定,这样是贬损了太子,太子听到会非常的不舒服。如果说,下面这群人,都不是真心支持你,而是迎合你,这样说,立即就会全面树敌,得罪同僚,马上就会没有立足之地。所以,王叔文找到了一个权力心思的角度,来指导太子的行为。太子你这样做,这是好事,但是会变成收买人心,让皇帝猜忌你想抢班夺权,这大事不妙了。做太子做个孝子就行了,其他的不用做。这段话,稳定皇帝和太子权力,都很开心。

3、背后的权力原理

皇帝对太子的心思很复杂,希望他有本事,这样能够未来顺利的掌控江山,又不想他太强大,因为做皇帝的权力利益太巨大了,太有本事可能铤而走险,逼老皇帝退位。所以历朝历代,太子的位置就是个尴尬的存在,历史上整体的继位率不足五分之一。而现在职场呢,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一个中层干部,为下属请命争取利益。领导会非常的讨厌,同意这个福利,相当于老板掏钱,让他收获威望。不同意这个福利,老板成了坏人。为下属做好事,让老板心里非常的不舒服。中层为下属做的好事越多,人望越高,离被开除就越近。所以,作为下属,不要为下属做好事。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在职场做事情,不能只考虑事情本身好坏,是不是值得做,而是考虑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这一段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王叔文没有当众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是私下交流,这本身就是自保的策略,你和别人的意见不同,这就会让大家不舒服,而且,太子已经决定的事情,如果当众反对,会让太子下不了台,为了面子也会坚持去做,从而内心讨厌王叔文不讲究方式,所以,通过这次建议,王叔文有能力,懂方式,懂自保,所以很快就成了太子的心腹。

标签: 权谋计算 权谋套路 权力原理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