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张居正权谋:年轻领导必须学会摆官架子,不然管不住老员工!

2019-10-26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明史》第213卷 列传101

【原文阶代嵩首辅,倾心委居正。世宗崩,阶草遗诏,引与共谋。寻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月余,与裕邸故讲官陈以勤俱入閤,而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寻充《世宗实录》总裁,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去学士五品仅岁余。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居正最后入,独引相体,倨见九卿,无所延纳。间出一语辄中肯,人以是严惮之,重于他相。

【译文】徐阶取代严嵩任首辅,对居正很倚重。世宗去世,徐阶草拟遗诏,召他共同谋划。随即调他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一个多月后,他与裕邸原讲官陈以勤一道进内阁,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不久担任《世宗实录》的总裁,晋升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距做五品学士时仅仅一年多。当时徐阶以宿老的身份任首辅,与李春芳都礼贤下士。居正最后进内阁,却单单做出丞相状,傲慢地接见九卿,并不引进任何人,也不听取任何意见。间或说句话就很中肯,人们因此最害怕他,把他看得比其他丞相重。

【解析】有不少90后的年轻人,已经在职场、官场崭露头角,被提拔到管理岗位,面对一群比自己年龄大的下属,如何让他们不轻视自己,快速的树立威严成了重要的权力课题,不过阳光下没有新鲜事,《明史》中详细的记载了张居正的操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42岁的张居正并非因为功劳、能力,而是因为被徐阶看重,进入内阁,成为大明帝国的最高权力核心的一员。身边都是老头子,下属也都是一群比自己年龄大的人。42岁的张居正人生已经走到中年,但是在官场还是一个年轻人的存在,如何在一群老家伙们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个是个非常大的难题。张居正拿出了三大招法:

1、独引相体

礼贤下士,态度和蔼,可以说是做领导的标配政治形象,徐阶和李春芳都做的比较好,为什么张居正却端出自己的官架子呢?原因就是张居正太年轻了,大家本来就内心看不起他,如果再没点架子,大家就会逾加的不尊重他的权威。而徐阶、李春芳都是多年的政治老手,资历和能力都很强大,大家看到就哆嗦,也就无需摆官架子了。权谋就是如此,很多招法,不同的人用,不加分析条件,很可能就会出现相反的作用,如果徐阶、李春芳,摆官架子,一定会被人臭骂。所以作为年轻干部,这时候年龄,威望,业绩的事情都不能让人尊重,只能先对下属傲慢,把官威架子端起来。

2、无所延纳

张居正“并不引进任何人,也不听取任何意见。”这个和我们学习的领导学、管理学大相径庭,截然相反啊?你没看错,就是大不相同,因为这是权力学,此时的张居正,还很年轻,很容易被这群历经沉浮老油条下属给糊弄,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被下属觊觎其内心轨迹,从而被驾驭被利用,所以,张居正此时,不引荐任何人,就不会被人发觉用人偏好,不接受任何意见,无论好坏,就不会被人发现个人的想法。偏好和想法都不能让人捉摸到,这就会显示出深不可测。人性就是如此,对深不可测的事物都心存恐惧。让下属产生恐惧心理,才能便于树立威严。

3、一语中肯

张居正,不引荐任何人,不听取任何意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自己年轻,权力根基很轻,必须唯徐阶马首是瞻,如果此时,自己动作太多,就会给人一种自己急于构建势力,发展权力的毛糙形象,一来会让徐阶、李春芳所猜忌,二来,会让其他成熟的官员认为,城府不够,一个不懂韬晦的人,尤其在官场,会被人家轻视,因为这类人几乎都不会长久。但是如果一句话不说,就成了政治摆设,毫无存在感,所以,张居正平时不言语,关键时候,指出核心点,这样低调,而且又能够深度的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所以,展示出政治城府和政治能力,自然让他仰视。

经过这三大权术运作,“人以是严惮之,重于他相。”人人都害怕他了,而且都认为这个人以后绝对会成就大事,因为这样会做官的年轻人,前途无量,大家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做深度的考虑,所以,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因此都很看重他。如果小看他,以后就是自己找抽!

标签: 政治形象 官架子 权力课题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