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权谋:职场上,先拼背景,再拼关系,最后才是拼能力!

2019-4-13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10卷 晋纪32

【原文庚子,魏王珪自中山南巡至高邑,得王永之子宪,喜曰:“王景略之孙也。”以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掌门下。

【译文庚子(初七),魏王拓跋珪从中山出发向南巡视,来到高邑,寻访到原来前秦左丞相王永的儿子王宪,非常高兴地说:“你是王景略的孙子!”于是,马上任命他做本州的中正,兼选曹事,主持门下事务。

【解析】哇,拓跋珪很有能力的开国皇帝,原来也是昏君,啥能力都没考察,就只看背景就任命了王宪,这不是昏君是什么,他能胜任吗,他人品呢,为什么不提拔有能力的人来做官?别抱怨,其实真相并非你所想。

没有当过老板或是老大的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组织里使用人才主要是看能力。大家比拼的就是能力,其实在任何的组织一把手眼里,拉拢资源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使用有关系的人,最后才是看重有能力的人。这背后其实就是从这些人的价值而言的。我们通过这一段来解析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用人策略:

1、王景略就是王猛,帮助前秦苻坚统一北方的主要谋士。到了王宪已经是第三代了。拓跋珪面对这样有政治背景的王宪,没有做任何的能力考查,没有笔试,直接就任命了他一大堆的官职和头衔。拓跋珪想做大自己的势力,看中的也不是王宪的能力,而是他的身份。这个目的有三个,一个是想借助原有王家的政治势力;第二借此给其他的前秦的旧势力一个正向的激励信号。你们只要归顺北魏,待遇都会考虑;第三就是此时的前秦已经覆灭,北魏以正统继任者自居,来接收前秦的政治遗产。

2、任命王宪的三头衔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非常有政治味道的。中正的职责是监察,选曹就是安排各部门负责人,门下事务主要是给领导提建议。本地太守才是一把手,具有实权,但是中正相当于纪委书记,这个常委不过身份大,但并不是实权,相当于给了很高的政治地位,这个是赋予王家的政治利益。而选曹,就是挑选政府办公人员,这才拓跋珪的主要目的,只要是想借助他的政治背景来拉拢原有前秦的人才。而门下事务,主要是借助他们王家的政治经验为北魏提供正确的政治建议。

3、这种现象其实越是大的企业就越是普遍,很多领导的子女,亲属,都会被企业家拉倒自己的组织中来,不需要上班打卡,而且还给很高的待遇,目的并不是看重他们的能力,而是看重他们背后的政治势力,面对各类的办事部门需要公关,这些人很容易就能够打通各种关系。前几年很多企业家把银行的家属吸收到企业中去,为的就是能够借助他们的关系,顺利获取贷款。这些带有资源的人才,才是组织最为看重的人才。所以他们有没有能力并不是重要的事,只有啥都没有才需要拼能力。

不少人认为拼能力的人才算高贵,才算名正言顺,其实一定要打破这种思想,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能有背景就用背景,能用资源就用资源,能用关系用关系,这才是权谋智慧,这才是人生捷径。至于什么都没有,父辈没有留下任何资源,一穷二白,也就只能和别人拼能力了。现在拼能力,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孙不再去和别人拼能力。这才是企业用人的核心秘密。

标签: 政治遗产 政治势力 政治背景

评论:

黑白先生
2019-08-07 11:56
赞一个!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