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是一种战略,突出主要矛盾也是一种战略

2015-1-14 尖刺 血暖冷钢专栏

  首先,我们讲讲突出主要矛盾。先不说怀柔,我先给突出主要矛盾,转嫁主要矛盾,举个例子。

  前两天,我在YY频道和群里,有人说蒋介石在台湾,不研发核弹,是因为民族大义,不希望用核武器打同胞。

  当然,我予以了反驳,首先从蒋介石的民族大义来说,我们不谈蒋介石人品好不好,大多数人是因为反对现在的党而觉得蒋介石好的,不是因为蒋介石真的好。

  在第一次台海危机的时候,蒋介石的老婆,也是对外的面孔宋美龄亲自访美敦促美国立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而且是多次要求,并且已经拟定好了对于福建省的各个军用机场,军事基地和主要城市的打击计划(也就是说,不仅针对军用设施,也打击平民聚集地),美国也正式考虑了这个计划,但苏联当时被我国拉下水了,他们摸不着头脑的只好提供核保护伞,结果美国放弃了核攻击。当然,这也导致了我国发展策略中对付福建经济发展的刻意压抑,直到21世纪才有所改善。

  在第二次台海危机的时候,国民党当局依然敦促美国对大陆使用核武器,后改为核威慑。

  所以嘛,“民族情操”只是一种包装手法,人家自传啊,儿子写的传记啊,当然要贴金。国民党不要脸是举世闻名的,写点这个不算什么。

  那么台湾人不研发核武器的目的何在呢?

  1:转嫁责任。

  2:突出主要矛盾。

  如果台湾没有核武器,自身实力就会很弱,缺乏决定性作战能力。

  但这一点对台湾十分有利。如果台湾具备核武器,那么其战略意义就很大……最可怕的就是,台湾必须自主选择是否使用核武器,美国就能少管很多,这对台湾很不利,如果发生了一些小规模摩擦,台湾不得不尽可能使用自己的军力,很显然常规军力居于绝对下风,这样他们很多地方会被“蚕食”,核武器只能作为最大威慑,但不能作为一般威慑。

  所以,台湾有了核武器,不管是自身从名义角度来说也好,别的国家对他的战略态度变化也好,就会让台湾不得不有更大的自决权,这对台湾捆绑其他国家是十分不利的。

  从这一点看……所谓的“反攻”是由头,保住在台湾还有的捞油水才是真正目的……人家根本不想反攻嘛。

  同理,如果台湾没有核武器,再小的领土纠纷都能上纲上线而别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不得不插手,从而增加了美国与大陆和苏联的摩擦,这样在台湾的重要性不变的前提下,美国的参与度就不得不提高,这对扩大摩擦是很有利的,也就是突出主要矛盾。


  如果这算是个例不算数的话,我还能说另一个例子,和这个基本是一个道理。

  那就是抗日时期对于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的选择上,蒋介石大力推动驼峰航线(以及一些美军官员,但比较低级,比如说飞虎队的陈纳德,高级官员一般推荐滇缅公路),很显然,安全问题只是其次。因为如果保不住滇缅公路,那么一样保不住驼峰航线的机场。难怪史迪威叫蒋介石的外号为“花生米”(我估计是去皮的花生米,光头亮嘛,不去皮怎么行)。

  现在有很多史料改口蒋介石支持的是滇缅公路……我们还是一笑而过就行了,互联网强大了嘛,大家都成为半个军事专家了,原来那一套不好用了

  滇缅公路的运输能力,至少是满负荷运转的驼峰航线的20倍以上(即便公路遭遇空袭),可以说滇缅公路如果早日修成,对中国抗击日本会有极为重大的影响。

  但在中国方面的坚持下,驼峰航线为主,打通滇缅公路和保护滇缅公路为辅,使得滇缅公路的初步开通拖了至少一年之久,而且因为缺乏空中保护,滇缅公路的修建到运输,一直都处于日本的航空兵力的打击下,而中国空军的掩护总是“未尽很大努力,都去忙不重要的了”。

  此外,非常重要的能提升我国军事实力的物件,比如武器设计图纸特别是中国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比如新型的重机枪图纸,反装甲武器图纸等关键易损材料,基本都是通过滇缅公路运输,而且总是“恰逢”日本航空兵力猖獗的时期,结果导致的是这些最宝贵也最能提升中国内部实力进展的兵工图纸及材料不是毁于一旦就是缺胳膊少腿,中国就不得不用更多的原材料,更低的合格率生产更老旧的武器(新式武器不是生产不了,特别是轻武器,都可以,而且新武器性能不错又比老款加工起来简单,而且还不是很重,但大都被放在滇缅公路运输,而且送到之后,几乎都不能开展生产,因为技术资料都“损失殆尽”了

  换句话说,对于最主要的外援渠道,国民党方面予以拖延,对于最有效的提升战斗力的技术,国民党方面予以破坏或者至少是漠不关心。这和解放战争时期(其实是抗日战争尾声)大量不惜代价的贷款军购以及超快的爆兵工厂的速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要记得当时的生产力就这么点,这不能只用“战时”进行搪塞,另外在重要兵工产遭遇日军轰炸的时候,国民党方面并不积极维修,而生产著名的德国88炮的兵工厂,全国只有一家,在明知日本间谍已经得知工厂具体位置的时候也不进行搬迁,使得被准确空袭,一直都无法恢复生产(其实工厂建设的地方一开始就比较显眼,就在载客铁路的旁边,反间谍工作居然是地方政府的低级官员+厂方来做的,多次汇报均为无果,最后的保密措施仅仅是在铁路经过看得到工厂的这一段的时候,乘务员拉上窗帘而已

  遭遇空袭没办法,但摆明了放着被空袭,而且空袭了之后维修速度如此缓慢,搬迁居然也如此的慢悠悠……这很难说是“巧合”。

  为何国民党要这么做呢?“正史”上总说,这是蒋介石力排众议,为了×××××。但力排众议排的不是坏结论,而是好结论,这也是蒋介石为数不多的反对“盟国”各个高级将领的时候。

  我们只要看看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打通和高通量运输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一点和国民党方面在兵工厂大量恢复的时间惊人的“巧合”,那些兵工厂不需要国外支援的物资就能恢复

  在杂牌军,地方军主力还未被日军消灭完的时候,蒋介石尽量拖延自身军队的作战能力的提高,从物资补给到新武器生产,是能拖延就拖延,采用低效率的运输手段,拖延高效率的运输手段,尽量让新武器的生产资料用最危险的方法并且在最危险的时候运输……

  很显然,这一系列手法,不可能都出错了吧?

  其实这也是突出主要矛盾。

  如果中央军能力太弱,那么别人求援的动力就会越小。最关键的是,如果比较弱,那么别人求援也只会在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而且就算支援真的到了,也不会报太大希望。

  蒋介石是非常了解新式武器的,他肯定是知道在日军装备优势面前,使用人海战术而且是低效率的人海战术,除了送死根本没啥大用处(至少大多数时候用处不大,日军攻击放缓,完全是因为以前占领的地方已经是中国主要的资源产地了,需要扩展生产为日本服务的需要)。

  这就突出了地方军和日军,必须更加“自主作战”的意思,从而保留了中央军真正的实力,送上前线去死的士兵,只是训练不足的士兵,很多时候不是真的为了抵抗,而是“表态”。真正抵抗的时候,我们通过中央军的几次大规模的保卫战,就能看出其实实力还是有的。而根据中国近代兵工史来看,新式武器特别是轻武器的生产,生产线转变快,就算不增加多少新工厂,其增加的武器生产数量是可以满足正面战场上主要轻武器的消耗的,也就是可以逐渐增多的意思,尤其是极为缺乏的机枪等,不仅不会消耗大于生产,而且可以生产大于消耗的(平均来看,抗日战争时期消耗和生产比是1.3比1(包括重武器),而转换生产很快的轻武器,哪怕只是使用了新图纸,那么可以减少20%左右的工时和15%左右的原材料,如果除去不能生产的重武器消耗,最主要的武器轻武器是可以生产大于消耗的,这还是完全是基于只有原有工厂的前提下)。

  当然,老蒋的突出主要矛盾的做法,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中央军损失的东西并不重要,所谓的德械师也只不过是小半个德械,打也是不得已而打。如果不明知故犯,增加外援,特别是恢复军备生产的话,那么德械师可以有N个,而不是那么寥寥几个,装备也会好得多。

  不是美国太吝啬(很大方好不好,他们也希望中国能多消灭点日本人,自己就可以轻松点了),而是中国千方百计的围堵。一旦目的达到了,国民党就开始爆兵(当时抗日战争都还没结束呢),拼命收购武器,爆各种兵工厂,解放战争第一年爆的兵工厂,不要说比8年抗战了,比从918开始的总数还要多,而当时经济一样还是很紧张。

  当然,老蒋的目的是达到了,地方军大部分被消灭的相当干净,只不过后来解放战争没按照他的如意算盘走而已,在连苏联都看好蒋介石的情况下,蒋介石都吃败仗了,被戏称为“运输队长”。


  突出主要矛盾,很多时候是要显得自己弱势才能得到的,有些时候甚至不能是显得弱势,因为人在做天在看,情报机关不吃软饭,这个时候就要真的“弱”,然后伪装成自己“傻”,憋屈一下,别人只好来帮你。

  人家还想要你这个有价值的破罐子,你非要装傻要砸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来劝你不要砸,你的存在感就高了,你的牛逼盟友和你的对手的摩擦也就更加多了,反而你就安全了。

  

  而在《西游记》里面,佛祖用的的一招就是“用怀柔增大敌方矛盾”,这一点和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时期,解放军的优待俘虏政策是类似的。

  大家都知道如果犯事儿了,也许佛祖会给出路,如果是给佛祖办事的,最不济也能到佛祖这儿寻求保护伞,而且这个保护伞还是比较强的保护伞。

  这样就促进了敌人内部的分裂和腐化。

  蒋介石对地方军,经常采用的是敌人内部分裂和腐化的措施,但对共军却很少用。也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地方军也在看着。

  这就好比,佛祖能对“有背景”的妖怪“怀柔”,但对没有背景的妖怪都可以打死,因为如果没有背景的妖怪也能成功,有背景的人就会认为自己的优势没那么大,这对他没有利,抢饭碗的更多。这样佛祖就不能最大化的促进敌人内部的分裂和腐化了。

  悟空这样的,只是没有广为人知的先天背景,不是官二代,但却自己造成了一个背景,那就是给天庭捣乱过了,这也是有背景的。所以有没有背景,关键还是是不是很多人知道。

  如果悟空没有大闹天宫,比如只是干了点神不知鬼不觉的贪污腐败,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前者是业务部高级人员,后者是内政部高级人员,如果孙悟空只是贪污腐败,大家不知道,又没有八戒和沙僧的背景,估计悟空最多也就当个看家护院的小仙而已,要么直接被打死。

  

  怀柔政策,对内是稳定军心,而且怀柔的人如果下了一个严厉决定,群众一般会认为“罪当诛九族”,当事人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而对外主要是分裂和腐化敌人,这是很多小组织小公司,笼络大公司中高级人才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高技术人才和业务人才。

  所以小公司一般有个什么样的领导?

  怀柔对内+业务激情。

  难道不是么?许多“起义”的国民党部队,之所以敢起义,不一方面是因为夸大政策,而另一方面是“职场重新洗牌”的诱惑么?


  怀柔政策的使用,我认为要基于突出两个或者几个对手的主要矛盾的时候,才特别合适。

  因为怀柔政策当然也是有副作用的。

  首先是你成本可能会提高,不仅仅是钱,人都是犯贱的,怀柔的时候人家可能会主动自己干活,但人都有惰性,很多时候还是不干活的,所以要让进来的人能在“干活的”时候发挥足够的动能。

  不太可能每个人都事先“布局”,而是让合适这个局的人自己进来,起到个筛选效果。


  如果没有对手,那么使用怀柔,进来的是一批小白,可能他们喜欢你,但更可能想办事也办不好。而如果有主要对手,扩大了敌人内部的动乱,或者触发敌人和另一个敌人的更多摩擦,这个时候就会有两个对手中的某些人,对你这块地方很关注,对你的怀柔很关注,所以很多高技术人才进入小公司,经常会说“小也有小的好处”,他们说的不是工资,而是一种自由安定感。

  所以怀柔+突出主要矛盾,是一个很好的,能在多方对垒的过程中存活并且壮大的好办法,甚至很多时候是唯一办法。

  

  


标签: 台海危机 怀柔政策 多方博弈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