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伍子胥列传》论英雄

2016-3-13 龙韬天下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史记》短短的四页纸,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司马迁对伍子胥的评价很高: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译文:假使伍子胥追随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放弃小义,洗雪重大的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伍子胥在江边困窘危急的时候,在路上沿途乞讨的时候,他的心志难道曾经有片刻忘掉郢都的仇恨吗?所以,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刚正有气性的男子,谁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少年时读《西施传》,对子胥充满了崇敬之情。三年前,有幸去苏州伍子胥纪念园,敬仰之感油然而升,《伍子胥列传》这篇有很多典故:伍子胥过昭关、鞭尸三百、倒行逆施、同仇敌忾、同病相怜、申包胥哭秦庭,短短四页纸演义着英雄的人生。其中令人回味无穷的,当然是伍子胥过昭关到功成名就,很喜欢司马迁的点评: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由此可见,司马迁如此仰慕伍子胥,其实这一句也是司马迁自己的人生写照,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描述自己: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笔者一直佩服伍子胥这样的英雄,子胥能够从坟墓中爬出来,走向人生的辉煌,问世间有几人。伤疤是男人的勋章,英雄气究竟经过怎样的磨难才炼成,我想,只有经过子胥这样的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因为人所散发的气质,是从他人生阅历中所萃取的精华。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叶问3》,除去精彩的打斗,更喜欢里面人物个性的刻画。对于叶问,我很欣赏他对妻子的包容。当然,最喜欢还是里面的张天志,为了生存,他可以去拉车,他可以去黑市打拳,即使他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身上透着那种自信、那种英雄气,让人难以忘怀。这让我想起了阿信,以前看过他的故事,在酒吧唱了10年,工作强度大到令人咋舌。每天唱6场,一场有50分钟,当他为生计奔波时,谁会想到多年后,《死了都要爱》、《离歌》、《假如》等歌曲红遍大江南北,也许《海阔天空》才是他人生的写照: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执着,将命运的锁打破,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的活。

   这篇不朽的传纪,让人触摸到了那颗不灭的灵魂,不老的传说随着历史的洪流灰飞烟灭,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令人感慨万千。(更多的信息请关注微信公共号:SIYB007)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