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走向战争的日本》有感(1)

2015-8-22 尖刺 血暖冷钢专栏

  这部片子是b站上的,卧烟社的自媒体。

  其实军事类板块自媒体挺好的,愿意花时间出东西的人不多,但受众巨大,各种周边一大堆。比如说262的《军武次位面》就赚了一些钱,而且就花的精力来说不值一提。

  窄项目高聚焦永远是法宝啊。

  好,不扯项目了,好项目总是一堆的,关键是手头的资源,我反正是没这个资源(视频素材很难找啊,还有BGM)

  《走向战争的日本》第一集我不详述,里面内容太多,权谋根本性的东西范围太大,不好用一篇帖子说明。

  所以我说说第二集的其中一点,也就是《革新陆军》这一段。

  和片名当然是一样的,讲的是日本对于陆军的改革。

  我们发现,陆军改革可以直接作用于政治,而海军方面明明对于日本这样的岛国更重要,但却麻烦得多。

  当然,很容易明白其中的一个道理——陆军可以直接威胁到政治机关,毕竟总部不可能在海上。

  实例在片子中也有了,激进的军校生合伙晚上查水表了当时的首相,刺杀也就随之风行了起来。

  这个血淋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领导威胁最大的不一定是最关键的发展的部门,或者不一定是盈利最多的方面。威胁最大的一定是具有一定实力而且和领导处于接近的位置上的那些人。就好比海军给日本盈利当然是最根本的,但陆军却是革(zheng)新(bian)的核心。

  然后,我们再发现,日本的中佐级别官员组成了自己暗地里的“帮会”。

  这个帮会很有特色,很有特点。

  如果说高级官员里面拉帮结派“干大事”,我们觉得是情理之中。但是低级别的人,甚至低到了“中佐”这样的人在没有特殊背景的情况下就能上位,甚至对历史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就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低级人员是有可能影响大势,进而对组织有一定“议价权”的。

  中佐自然是“少壮派”。

  你说他们是某个人的“打手”吗?不见得是。他们应该说是“某个理念”的倡导者。就好比你说毛泽东,格瓦拉这些人是不是社会主义理念的倡导者?绝对是,但是无论你说共产主义发源于德国,中国人就要听德国人的或者苏联最牛逼,毛主席就要听赫鲁晓夫的?

  但是这些人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事实上人家不是没“政变”过,只不过是因为带头的怂了,结果连开始都没开始,然后政变计划又泄露了。

  大家肯定想这几个“小鬼”肯定领导要丢车保帅,啪啪毙了拖了个干系。

  实施情况并不是这样,对于这几个拿枪搞政变,注意是拿枪搞政变——这群人只是被象征性的惩罚了一下。

  其实道理很简单。

  日本当时“统制派”和“皇道派”的分歧造就上了台面,没必要甩关系,你甩了反而让人觉得你“胳膊肘往外拐,卖队友”。对于一个靠信念支撑起来的非正式组织,这么一做无疑是往自己蛋蛋上下刀子。

  换句话说:在斗争已经走上台面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激进”的行为。多激进要看当时的情况,那几个毙了首相的军校生也没给“突突”。

  与之相对的,这个时候都“临近全面内讧”前夕了,还不有点激进行为,不断的“自保”而且还让别人看出来了,那也就是以后被踢出去的命。

  自古富贵险中求。

 

  当然,视频当中反应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说有一个就很关键,在日本军队中的指挥体系我们发现,改革斗争中很多职位其实被“架空”了,而且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二把手”这个位置被完全架空,换句话说所有汇报体系都绕过了任何一个“次”或者“副”的人。

  其实这很好理解,和平时期需要很多人不断的修正错误,而且“出了脏水不能我一个人被泼”,和平时期就是人多力量大但是你不能当出头鸟

  但“战时”就不一样了,次级太多,捅娄子的概率就大。更不用说要是二把手垄断了信息渠道,一把手就得挂

  和平时期斗争比什么?比谁先犯错。

  战争时期斗争比什么?比谁错的少。

  换句话说,其实真正的“扁平化”都是战时的,和平时期永远是官僚化,文山会海人浮于事。

  从很多组织或者公司来看,他们发展失败或者创业中途被弄死,很多都是来源于他们过早的开始“官僚化”。从某些层面上应该和史玉柱在《赢在中国》所说的很相似:“你们才几个人,就开始分ceo,cfo什么的了,个个都是总,这是灾难性的。”

 

  最终革新是成功了的。

  而如果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一定很诧异——是缩编,裁军缩减经费用来扩增新式装备的人取胜了。

  如果不是知道结果,恐怕很多人会认为裁军派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肯定要被“洗脑派”也就是说武器不重要,脑子够傻就能赢的派系所打败。

  视频中没有说过,但仔细想想也能知道——你给太多人利益,那么每个人的利益就少了,他们没动力去“打仗”,没心思去“激进”。只不过真的打起来的关头,持有“激进”者而且是持有一群有脑子的激进者的那一方反而容易取胜或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好比恐怖分子全世界都打击,但问题是恐怖活动一直有还愈演愈烈,这也从现代的时空满足了同一原则。

 

  所以,对于一次“革新”等任何具有意识形态东西的时候,我们应该重意识形态(很多时候用道德这个渠道体现),轻至少是立即的物质利益。

  如果你手里有精兵,那么你人少最不济能活。如果你人多,那么往往没人会出来真的干仗,结果无论是战争还是国家历史,总是小的强国吃掉大国来得多而不是相反。

 

  我并不是说“官僚化”就不好,而是很多时候人多了就会官僚化,这是一种扩张手段和管理工具。除非历史条件刚好,否则就很难打破这个僵局——比如说老美就是一个弱政府国家,这当然不是当时那批人希望的,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各种欠债而且地方武装比中央武装还要屌,不得不弱政府。

  我们可以看到,革新派想要更换武器,加强部队战斗力的那些人,最后不一样走上了官僚化和“洗脑化”的老路了吗?这说明这也是一个靠组织自力难以扭转的趋势。当然,组织本身的确可以在某些时候进行突破,但必须有外力。

  最简单的例子是华为,如果华为不是拓宽海外市场,又或者说开了很多“事业部”,否则他们也许连中兴都比不上。

  和视频中说的一句话类似:一派是攘外必先安内,另外一派是安内必须去抢别人的。

  很显然,我们都看到了——世界强国或者强悍的公司和组织,都是奉行后一条原则的。

  只不过,这个世界讽刺的一点就是:所谓的革新派,一般都是攘外必先安内,而守旧派则正好相反——革新派觉得最大的阻力是内部敌人,而保守派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以现在的体系形式,不得不考虑对外掠夺,这在很大程度上才是真正解决内部矛盾和内部问题的方法。

 

  也许,一个组织要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任务,乃是某些领导(也可能某个)对于革新和保守派的协调。

  如果领导协调不了,那么就是只有被清除这一条道路。

  只不过,这又是一个讽刺:领导就算被杀了,两派也会在自己的斗争中找到平衡点,很多情况下和领导处理得好没有什么分别,甚至领导进行处理的时候因为要顾及个人利益,反而会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残酷(比如wg)。

 

标签: 权谋 历史 日本 政治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