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网
为什么说‘自律就能成功’是穷人陷阱?揭开富人不会告诉你的3个社会真相
2025-4-12 Q帝


富人都很努力,富人都很节俭,富人都很自律,纯粹是说给穷人听的。有些人不断的强调自律,强调努力,这就是很反人性的一件事,你做不到,你别埋怨社会,你应该待在底层,是因为你不自律,你不努力。这其实是一种人性陷阱。别把自律太当成回事儿,真正在这个社会上混得好的是精通规则和手腕的人,放下各种束缚人。这是我在讲课的时候说的观点,今天让人工智能给做了深刻的分析,感觉很不错,分享给大家:



1. 美德叙事:作为意识形态控制的有力工具


权谋的核心逻辑中,极为关键的一点便是通过控制叙事来稳固权力结构。把富人刻画成 “努力、节俭、自律” 的典范群体,从本质上讲,这是在精心构建一种具备道德优越性的话语体系。这种叙事将社会阶层的分化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个人品质上的差异,抛出诸如 “不自律活该待在底层” 这类观点,却对资源分配不均、规则存在倾斜以及权力继承等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视而不见。其背后隐藏的权谋目的昭然若揭:

转移矛盾焦点:巧妙地将穷人对社会不公所可能产生的潜在反抗情绪,引导转化为他们对自身道德缺陷的愧疚与自责,从而有效消解对社会体系的系统性批判;


维护社会稳定:凭借 “自律即正义” 这一道德标准,促使底层民众进行自我规训,心甘情愿地主动去适应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去挑战既定规则。



2. “反人性” 要求:权谋本质的深刻体现


大力强调 “努力、自律” 所具备的反人性特质,实际上是在巧妙利用人性的弱点,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权谋家们对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了如指掌,然而他们却将 “反人性” 精心塑造为一种美德,借此达成以下目的:

筛选忠诚服从者:通过设定极高的道德门槛,筛选出那些甘愿接受规训的群体,这些人最终会成为现有体制的坚定维护者;

制造强烈愧疚感:对于那些无法达到所谓道德标准的人,施加强大的道德压力,迫使他们默认自己 “配不上成功”,从而使得阶层固化现象变得看似合理;


掩盖规则操纵行径:当人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自我苛责上时,就更容易忽略权力阶层是如何通过制定税收政策、设置资本壁垒等规则,来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



3. 规则精通与美德表演:权谋实践中的鲜明分野


在权谋的逻辑框架里,真正的权力并非源于被动地遵循表面上的道德规范,而是来自于对规则的深刻解构与重新构建的能力。

表象层面:“努力、自律” 更多地是面向大众的一种表演性美德,其作用在于树立行为的合法性,就像富豪宣扬 “996 福报论” 那样;

核心层面:权谋高手则擅长通过解构规则漏洞,比如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盟,例如政商之间的旋转门现象;以及操纵人性的弱点,像是借助消费主义制造出负债劳工等手段,来实现对资源的疯狂攫取。


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美德成了要求他人的沉重枷锁,而规则却沦为服务自身的实用工具。



4. “人性陷阱”:权谋精心设计的迷局


将成功单纯地归因于个人努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因偏差操纵手段:

个体化困境制造:把系统性压迫,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资本壁垒等问题,转化为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失败者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之中;

去责任化统治实现:权力阶层无需为结构性不公承担任何责任,反而能够以 “裁判” 的身份收割道德红利,塑造出 “慈善家” 之类的正面形象;


制造虚假希望幻觉:通过 “努力就能翻身” 这样的虚幻承诺,激励底层民众持续不断地进行劳动贡献,然而他们却始终难以突破规则所设置的天花板。



5. 权谋高手的核心策略:规则运用与手段施展


真正掌握社会资源的群体,往往遵循着以下权谋逻辑:

规则巧妙利用:精准识别显规则,也就是法律,与潜规则,比如人情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在符合规则的框架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资源杠杆运用:将资本、信息、人脉等各类资源转化为权力的放大器,而不是单纯依赖个体的辛勤劳动;

道德弹性把握:对外始终维持良好的美德人设,给人以道德高尚的印象,而对内则采取纯粹的工具理性思维,在关键时刻甚至不惜 “弃卒保车”;


人性巧妙操控:通过制造焦虑情绪,如消费主义盛行;分化群体关系,比如职场内卷严重;转移矛盾焦点,如利用身份政治等手段,来维持对社会的牢牢控制。



结语:以权谋视角实现清醒认知


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规训所具有的双重性:

针对底层民众:利用美德叙事来掩盖规则的不公平性,让他们被困在自我优化的无形牢笼之中,难以挣脱;

针对顶层群体:凭借对规则的精通熟练,突破道德的束缚,实现权力的不断再生产与延续。

要想突破这一陷阱,关键在于认清权谋的本质,即美德不过是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坚固盾牌,而规则则是为精通规则者所用的锋利刀剑。只有如此,才能从被动接受既定叙事,转变为主动对规则进行解构与重塑。
发表评论:
昵称

邮件地址 (选填)

个人主页 (选填)

内容